Dickkopf-3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Dickkopf-3(Dkk-3)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期通过Dkk-3来预测肺癌临床疗效以及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Dkk-3蛋白在108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并以Kaplan-Meier法计算Dkk-3阳性、阴性表达的5年生存率,Log-rank test法比较两组生存曲线的差异性.结果:Dkk-3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2.0% (67/108),其中Ⅰ期阳性表达率为73.7%(42/57)、Ⅱ期阳性表达率为49.0%(25/51);Ⅰ期阳性表达5年生存率为83.3% (35/42),阴性表达5年生存率为33.3% (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阳性表达5年生存率为84.0% (21/25),阴性表达5年生存率为15.4% (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k-3基因阳性表达者的生存率较阴性表达者显著增高,并随病期的进展表达减少.Dkk-3基因的低表达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肺癌抑癌基因,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并为肺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非小细胞肺癌 Dickkopf-3抑癌基因 基因表达 临床预后
蔡敏 罗成刚 方神权
湖北省肿瘤医院,武汉 430079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12-113
201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