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病中风探析
《伤寒论》中风的涵义有二:一是指人体感受风邪,或兼夹他邪,而产生多种病证;二是指因外感风邪,或兼夹他邪,而导致的中风证.六经病均有中风,太阳中风发生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大多导致中风证,即桂枝汤证,亦可致表里同病,甚者以里证为主.阳明、少阳中风均为表里同病,轻者可先治表,或表里双解,重者则当随证治之.一般多用桂枝汤,因桂枝汤阴阳配对,辛温性不强,且有益阴保津作用,既可解表,又可防止病邪进一步化热.三阴病中风亦用桂枝汤为多,因桂枝汤解表立足于正气,待正气充盈,营卫调和,则事半功倍,不用峻汗,外邪亦除,既保护了正气,又祛除了邪气.三阴病中风均易使病情危笃,观察脉象的动态变化尤为重要,以知阳气的存亡,此乃疾病预后的关键.中风证作为疾病的早期阶段,证属卫强营弱,故用桂枝汤治疗无疑,如病再进一步,即正气偏弱,病邪化热,可用小柴胡汤治疗,散表清里,扶正祛邪,亦体现了表证不宜过早攻下,宜先解外的辨治精神.
中风 《伤寒论》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何新慧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5-8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