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关于独一味有关问题的商榷

目的:确定独一味较为合理的药性、功效及用量用法.方法:通过对有关独一味的古今文献查阅、梳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入药部位有根及根茎、全草与地上部分三种情况;药味记载有苦、甘涩、苦辛、甘苦之不同;四气有温、微寒、寒、平之异;毒性有标小毒与未标两种情况;用量记载散剂3~6g,入煎剂有l0~15g、6~12g、2~3g等不同.结论:独一味入药部位以全草为宜,药性当为辛、苦、涩,平,归肝经;应补充祛风除湿之功效,用量入煎剂以6~9g为宜,浸酒或入散剂为3~6g.独一味作为藏药在临床应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于民间使用疗效显著,近30多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及重视,对其认识进一步深入,已被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作为药材收录,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唇形科植物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cnth.)Kudo的干燥地上部分”,药性”甘、苦,平.归肝经.”功用具有”活血止血,祛风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风湿痹痛,黄水病”.但关于该药的入药部位、性味、功效等,仍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独一味药材 中药药性 功效评价 临床应用

苗彦霞 胡锡琴 卫培峰

陕西中医学院药学院中药教研室,陕西712046

国内会议

‘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

郑州

中文

62-64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