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7例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
目的:探索艾滋病(AIDS)中医证候及其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选择选择我国AIDS流行的10个主要地区13家单位2237例患者,采用现场访谈的形式,根据艾滋病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总结不同感染途径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并根据不同病期、不同干预手段,采用潜变量转移模型分析患者证型的演变规律.结果:AIDS患有偿供血者以脾气虚弱、脾肾阳虚为主;性传播者以肝郁气滞、脾肾阳虚为主;静脉吸毒者以脾气虚弱、气阴两虚为主.不同病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所有证型在5个时点向气阴两虚证转移的最多;AIDS患者中,所有证型在5个时点向脾肾阳虚证转移的最多.不同干预手段:中药治疗的HIV感染者中,肝郁气滞、脾气虚弱、气阴两虚向湿热蕴结转移较少,湿热蕴结向肝郁气滞和气阴两虚转移较多;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AIDS患者各证型分类均以30%左右的比例向气阴两虚证转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AIDS患者.结论:HIV感染者以脾气虚弱为主,AIDS患者以脾肾阳虚为主;证候演变呈气虚—气虚夹湿、阴虚火热—气阴两虚—阳虚过程.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中医证候 分布规律 潜变量转移模型
王健 胡建华 谢世平 王江蓉 王晓静 马艳萍 杨小平 李勇 刘水清 李霞 董继鹏 刘颖 何丽云 李洪娟 邹雯 岑玉文 邓鑫 王莉 张国梁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中心、临床评价中心,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100700 北京佑安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 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北京地坛医院 沈阳市传染病医院 新疆自治区中医院 河南中医中药研究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 云南中医中药研究院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53-58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