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舌色、证候关系的分析
目的:该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slCAM-l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中医舌色、证候和患者年龄的关系,从粘附分子角度探求慢乙肝中医舌色和证候的病理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1月-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并与150例健康人作为对比,观察患者的舌色并记录其他四诊信息,进行证候分析,同时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sICAM-l水平,并记录患者肝功能、病毒指标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所有数据输入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慢乙肝患者以暗、紫舌多见,随年龄增大、病程延长,暗、紫舌明显增多,50岁后,患者以紫舌为主,提示舌色与患者病程密切相关;紫舌患者血清较淡白舌、淡红舌、暗舌患者血清sICAM-1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紫舌的形成机理与血清sICAM-1增高相关;慢乙肝患者血清sICAM-1与肝郁脾虚证候积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为0.348,P<0.05.提示,肝郁脾虚是形成肝脏微循环障碍的重要证候因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舌色有一定的演变规律,血清sICAM-1的升高是形成慢乙肝紫舌、肝郁脾虚证候的病理基础之一,疏肝健脾法对于预防慢乙肝久病入络,阻断其向肝硬化、肝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慢性乙型肝炎 舌色分析 血清细胞 粘附分子 肝郁脾虚证候
刘文兰 刘汶 车念聪 刘敏 齐京 戚团结 李杰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北京10006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100010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366-372
2012-07-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