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致RBL-2H3细胞脱颗粒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引起RBL-2H3细胞脱颗粒情况及其机制.方法:RBL-2H3细胞分别与阳性药物C48/80及15种中药注射剂作用,从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检测等方面研究RBL-2H3细胞脱颗粒情况.用WST-8法检测中药注射剂对RBL-2H3细胞和BR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结果:甲苯胺蓝染色和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从形态学上证明中药注射剂引起RBL-2H3细胞脱颗粒.上清中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检测表明脉络宁、清开灵、参麦和痰热清注射液明显促进酶的释放,酶释放率在20%以上,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痰热清注射液成分当中的黄芩和生脉注射液成分中的红参、五味子与RBL-2H3细胞的脱颗粒有关.大部分中药注射剂致RBL-2H3细胞脱颗粒的作用与细胞毒作用相关,但有的中药注射剂致脱颗粒无细胞毒作用. 结论:一些中药注射剂可致RBL-2H3细胞脱颗粒,中药注射剂中有的成分与RBL-2H3细胞脱颗粒相关,有的中药注射剂致RBL-2H3细胞脱颗粒与细胞毒作用有关.pH和渗透压可影响细胞的脱颗粒.
中药学 注射剂 RBL-2H3细胞 脱颗粒机制
刘炯 汤家铭 吴文斌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上海 201203.中国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6-208
2012-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