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有机酸-白云岩埋藏溶蚀过程与效应的模拟实验

通过1ml/L乙酸与亮晶鲕粒含灰云岩、鲕粒云岩和粉细晶云岩的连续流成岩模拟实验,研究埋藏环境下有机酸流体流经白云岩内部对其溶蚀改造作用及其产生的溶蚀效应.结果显示,三种类型白云岩释放出Ca2+、Mg2+合量在(13.19~20.48)×10-3 mol/L之间,且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和压力的提高),有机酸对白云岩的溶蚀效应相应降低,但降低的幅度不超过20%;溶蚀后,样品的质量平均损失约1%,而孔隙度平均提高5%,渗透率平均增加幅度甚至高达300%.数据表明,有机酸性流体在深埋条件下仍然可以存在,且对深部白云岩地层具有较强溶蚀性;岩石物性对埋藏溶蚀具有重要且复杂的控制作用,岩石太致密,酸性流体进不去,不利于溶蚀作用发生;岩石渗透性太好,酸性流体很容易”路”过,也不利于对储层的溶蚀改造;白云岩经埋藏溶蚀后其内部孔隙、喉道溶蚀加大,并相互连通,导致孔喉体积增加、数量降低,这对渗透率的提高具有异常明显的效果;白云岩内白云石晶体发育晶间溶孔、晶内溶孔,且部分白云石溶蚀具”蜂窝状”特征,由于白云石结构仍然保存,晶间缝溶蚀加大且相互连通,因此这种微观溶蚀特征更有利于油、气的储集与运移.

油气地质 白云岩 溶蚀效应 模拟实验 有机酸

佘敏 沈安江 寿建峰 贺训云 朱吟 王莹 张天付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沉积学大会

杭州

中文

498-511

2013-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