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设文之体有常”与”文以有体为常”--刘勰与张融文体观之比较

古代文体范畴的核心是文学作品作为有机整体的最基本的统一性,而从如何获得这种统一性出发,派生出体裁与体貌两个系统;但二者的产生并非同时,体裁之义产生于汉代,但体貌之义则至南朝方始流行.体貌的流行,标志着时人更多的将文体与作者情性相关联,甚至将之看作决定文体的唯一要素,这在文学史上形成了”羚痴符”现象,这一现象的理论代表就是张融.张融主张文”以有体为常”,则”文岂有常体”,最终必然导致刘勰所批判的”文体解散”.刘勰从体裁与体貌两个方面建立文之常体,以之规范作家个体情性,同时也肯定了作家个体情性对于文之常体的有益影响.

文学作品 体貌系统 体裁分析 刘勰 张融

李飞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

国内会议

“思想的旅行:从文本到图像,从图像到文本”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59-266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