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庐别存》与梅石写意的人文性--兼论吴昌硕的”道艺”气象暨价值自圆
题画诗历来是中国画的有机构成.吴昌硕题画诗《缶庐别存》与其画境的”互文性”,要比坊间所想象的更有机且幽邃.所以,若不潜心体味其题画诗,不仅无计领悟其”道艺”气象(清术民初的”第一大画家”),甚至连其画面屡屡呈示的标志性特征也无计解读:比如其笔墨为何一生独钟野梅,而长年冷落牡丹;为何其梅桩菊枝一律像所南画兰,根不沾泥;为何其晚境画牡丹时,非旁置石块不可;为何他要画野葫芦,又以篆意狂草来横扫纠结的藤蔓,让人难辨何谓书法;何谓画意……故真想读懂吴昌硕的经典花卉写意,宜从读《缶庐别存》丌始.
《缶庐别存》 作品鉴赏 艺术特色 写作手法 吴昌硕
夏中义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64-379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