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下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顺序探讨
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时的首要问题是先处理本次出血的责任动脉瘤,否则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根据文献,颅内动脉瘤不规则的外形、CT表现的局部血凝块、造影显示的载瘤动脉痉挛及上脸下垂等指标可以作为判定责任动脉瘤的依据,但是这些指标的价值如何,报道较少.回顾性分析25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并评论责任动脉瘤各判定指标的意义.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动脉瘤夹闭手术,术中通过血块聚集、局部脑组织黄染以及动脉瘤的破口等表现判定责任动脉瘤25个,共夹闭51个动脉瘤,未处理动脉瘤3个,均为非责任动脉瘤。25例患者出现上脸下垂3例(12%),CT表现局部血凝块14例(56%)、造影显示载瘤动脉痉挛7例(28%)、动脉瘤的外形不规则24例(96%),将术中发现的责任动脉部位与各判定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前只者符合率为100%。尽管有24例患者出现不规则的动脉瘤外形,但其中22例并不能通过这一特点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责任动脉瘤,因此相符率仅为8%(2/25)。可判定责任动脉瘤15例(60%)。CT表现的局部血凝块出现率最高,而且其部位与责任动脉瘤相符,表明该指标是判断责任动脉瘤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提醒人们妥善保管患者出血早期CT资料的重要性。
颅内动脉瘤 显微下夹闭治疗 疗效评价 判定指标
吴务权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国内会议
宁波
中文
161-163
2013-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