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文章从分别从中西医角度介绍了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为提高临床水平提供线索。中医认为,AA的病机为肾精亏耗不能化气生血而导致气血两虚,肾虚是AA发病的基础,气血不足是其主要临床证候,血瘀、痰浊、邪毒既是病理产物,又是髓枯难复的致病因素,治疗以补肾健脾、益髓生血、抑肝泻火、活血化瘀、利湿化浊、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为主。药理作用表明,补肾药物作用于垂体-肾上腺系统,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或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其优势在于治疗时注意个体差异,针对性较强,且不良反应少。现代医学研究认为,AA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多数学者认为AA发病与免疫机制异常、造血微环境缺陷、造血干/祖细胞数量和(或)功能缺陷以及基因水平异常有关。现代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骨髓移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脾切除。目前多采用联合免疫抑制治疗,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CsA联用被认为是较佳组合。

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病机制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程明秀 赵宗江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2013年第七届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203-209

2013-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