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探索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关键机制,为解决咪唑乙烟酸长期大量应用对根瘤固氮的毒害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影响与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根瘤类菌体和细胞浆中氨含量的关系.咪唑乙烟酸施用后21天内,固氮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112.5g a.i./hm2和225.0g a.i./hm2施药量下,对豆血红蛋白含量的抑制峰值分别出现在第7天和14天,抑制率分别为30.52%和35.41%,抑制作用分别在第21天和28天恢复正常.根瘤类菌体中氨含量抑制峰值均出现在第14天,抑制率分别为35.33%和48.96%,第28天氨含量均恢复正常.细胞浆中氨含量显著增高,且分别在第21天和28天恢复正常.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后,豆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是导致固氮酶活性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细胞浆中氨积累也造成了对固氮酶活性的反馈抑制.

咪唑乙烟酸除草剂 药理作用 根瘤固氮酶活性 毒力测定

丁伟 李慧 姜俊凤 王怀彪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哈尔滨,黑龙江150030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农药学教学科研研讨会

南京

中文

108-114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