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灰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药性研究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连续监测了2010-2012年间浙江省果蔬灰霉病菌对Qol类杀菌剂嘧菌酯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病菌群体中的低敏感性亚群体的比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ECs0值>5mg/L的菌株的比例分别为12.5%、15.8%和28.3%.在菌丝生长阶段旁路氧化对灰霉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的平均相对贡献值F为2.91±0.89,在孢子萌发阶段旁路氧化的平均相对贡献值F为5.72±2.82.嘧菌酯抗药性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板上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菌核数与敏感菌株相比较无显著差异.进一步的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表明,灰霉病菌病菌中存在两种类型的Cytb基因:Ⅰ型Cvt b基因在第143位密码子紧跟着内含子,Ⅱ型Cyt b基因在第143位密码子后没有紧跟着内含子,大多数菌株属于II型Cyt b.含I型Cyt b基因的菌株均为嘧菌酯敏感菌株,含Ⅱ型Cvtb基因的菌株为嘧菌酯敏感菌株或抗性菌株.抗性菌株的Cvt b基因的第143位密码子由甘氨酸(GGC)突变为丙氨酸(GCC),抗药性机制为G143A.

灰霉病菌 抗药性能 基因突变 嘧菌酯

皇甫运红 戴德江 时浩杰 徐志宏 张传清

浙江农林大学森林保护学,临安311300 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杭州310004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农药学教学科研研讨会

南京

中文

158-165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