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昆虫OBP7晶体结构的新型EBF类似物的生物合理设计
当蚜虫受到外界干扰时,会释放出主要成分为(反)-β-法尼烯(EBF)的蚜虫报警信息素.昆虫气味结合蛋白OBP可以负责调控EBF,通过识别气味小分子并携带使其穿过亲水性淋巴液到达嗅觉受体,发挥生物功能.因此,本文运用分子对接方法,以OBP7为分子靶标,研究了课题组前期合成的EBF类似物与靶标间的相互作用模式,阐明两者之间的相互识别机理.结果发现,OBP7蛋白结合空腔主要为疏水性残基组成,越靠近结合空腔内部的小分子,其结合活性和对接打分越高.其中含甲酰胺基取代的EBF类似物比含酰胺取代的EBF类似物对OBP7结合活性和打分均较高.含苯环的EBF类似物更深入蛋白口袋内部,并与关键残基Phe120形成了π-π相互作用,因此表现出比含吡唑环的EBF类似物更好的OBP7结合活性.基于阐明的已有EBF类似物与OBP7的相互作用模式特征,设计并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EBF类似物,经过分子对接和OBP7蛋白结合活性评价,发现既含苯环,又含甲酰胺基团的新型EBF类似物Lig-9与OBP7有更高的打分和结合活性,这为基于昆虫OBP7晶体结构进行新型EBF类似物的生物合理设计提供有意义的理论指导.
植物保护 (反)-β-法尼烯类似物 分子识别 晶体结构 生物活性
王珊珊 孙玉凤 陈文雅 李冬玲 彭炜 段红霞 杨新玲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100193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286-292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