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广东省部分地区行骨密度检测的144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布在50岁~75岁之间.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依次分为:肾阳虚衰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及气滞血瘀组.四组患者均行全身脂肪含量检测,最后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组中L1-4平均BMD比较,肾阳虚衰组BMD较大,脾肾阳虚组次之,气滞血瘀组BMD值较小,四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中脂肪含量比较,肾阳虚衰组脂肪含量较少,脾肾阳虚组次之,气滞血瘀组肌肉含量较多,肾阳虚衰组、肝肾阴虚组与脾肾阳虚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与气滞血瘀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含量与L1-4平均BMD值呈负相关.结论:四组中骨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肾阳虚衰、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说明气滞血瘀型骨质疏松较其他三组骨质疏松严重.随着骨质疏松的发展,人体内脂肪含量会逐渐增多,说明脂肪含量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 脂肪含量 骨密度 负相关性
王广伟 黄宏兴 邓伟民 霍力为 付丰平 李泽钿
广州市正骨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 广州军区总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45
国内会议
广东省医学会第九次骨质疏松学学术会议暨湛江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
广东湛江
中文
20-26
2013-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