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31例随访
目的:评价钉道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7月~2012年03月采用带侧孔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钉道强化术治疗的31例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6例,女25例,年龄55-85岁(72.42±5.76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骨密度检测符合骨折疏松诊断(双能X线骨密度值测定≤-2.5).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80rmin(120±23.66 min),出血量100-450 ml(196.77±65.75 ml);术中无神经损伤,无硬膜撕裂,无严重骨水泥渗漏.术后复查X线、CT显示:骨水泥分布均匀、对称.随访6-12月(10-1.79月),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均得到改善,疼痛VAS评分术前6.89±1.83、术后6个月随访2.89±0.60、末次随访2.33±1.01;术后6个月与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OO1);末次随访与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ODI功能障碍评分术前0.63±0.25、术后6个月0.27±0.06、末次随访0.23±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末次随访与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JOA评分术前10.01±5.77、术后6个月随访18.03±1.66、末次随访18.22±1.30;术后6个月与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末次随访与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SF-36生存质量评分:生理功能(PF)术前24.42±6.87、术后6个月随访47.50±8.04、末次随访86.51±2.39;术后6个月与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末次随访与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生理职能(RP)术前2.81±7.58、术后6个月24.82±9.33、末次随访86.72±4.36;术后6个月与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与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躯体疼痛(BP)术前28.92±10.00、术后6个月44.70±15.45、末次随访75.39±12.38,术后6个月与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末次随访与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社会功能(SF)术前33.18±7.63、术后6个月43.57±4.23、末次随访73.81±7.36;术后6个月与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与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6).复查X线示内固定位置满意无松脱.结论:应用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对伴发骨质疏松的椎体行钉道强化固定,能够有效增强螺钉的把持力,早期恢复患者活动能力,提高近期临床疗效.
腰椎管狭窄症 骨质疏松 钉道强化椎弓根螺钉 固定治疗 疗效评价
张顺聪 邢润麟 江晓兵 梁德 杨志东 叶林强 于淼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脊柱骨科 510407
国内会议
广东省医学会第九次骨质疏松学学术会议暨湛江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
广东湛江
中文
27-33
2013-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