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伤椎再塌陷:PVP、PKP对比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术后伤椎再塌陷的差异.方法:回顾了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OVCF患者715例,共581例患者(PVP组476例,PKP组105例)因获得了完整的术后复查影像学随访资料而纳入本项研究.测量患者术后即时(24小时以内)、6~12个月、12~36个月伤椎高度.统计两组伤椎再塌陷的发生率,计算发生再塌陷伤椎的矫正高度丢失率(伤椎再塌陷丢失的高度/手术后伤椎矫正的高度)结果:PVP组中有14例患者发现了伤椎再塌陷(再塌陷发生率2.94%),PKP组中有17例患者发现了伤椎再塌陷(再塌陷发生率16.19%),PKP组伤椎再塌陷的发生率大于PVP组.对比发生了再塌陷椎体的高度矫正丢失率,PKP组也大于PVP组.结论:PVP对强化椎体的高度保持能力要优于PKP.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强化术 经皮椎体成形 经皮后凸成形 伤椎再塌陷

张顺聪 邢润麟 梁德 杨志东 于淼 江晓兵 李东方 郭丹青 冯蓬勃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 510405

国内会议

广东省医学会第九次骨质疏松学学术会议暨湛江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

广东湛江

中文

237-243

2013-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