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环境质量基准研究中危险度评价的毒理学技术探讨

在环境质量基准研究中,随着毒理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组学研究方法及不同层次的危害性)在评估暴露-效应反应关系上不断得到发展.结合如何获得优化的毒性阈值目标,本文总结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认为除了在环境污染物暴露方式、暴露模型上着眼之外,针对有些传统污染物,如水氟等,在修订其标准值时更应该以新的毒理学技术来重新审视它的科学性。

环境质量基准 毒理学 技术体系 参考阈值

王红梅 张晗 马聪丽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环境安全与生态学基准/标准国际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

南京

中文

444-449

2013-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