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北燕山期花岗质岩浆动力学及对多金属成矿的制约
通过对浙西北淳安-带出露的燕山期主要岩体进行了较系统的野外和室内研究,将浙西北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分为两个主要期次: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49-142 Ma)和早白垩世中期(129-124 Ma),并分别对应于与Cu-Pb-Zn矿有关的S型花岗闪长斑岩和与Ag-Pb-Zn-Sn及萤石矿有关的A型花岗岩两种类型.并建立了浙西北及邻区燕山期岩浆动力学模式,认为其形成很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作用及其伴随的陆内造山作用关系密切.通过对淳安银山银多金属矿的控矿地质因素研究认为,浙西北淳安银山Cu-Pb-Zn多金属矿形成为层控-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的多金属矿床.
花岗质岩浆 动力学 成矿机制 金属矿床
厉子龙 刘锦文 励音骐 周静 胡逸洲 汪惠惠 毛建仁 余明刚 C.H.Langmuir Z.X.Chen 蔡雄祥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杭州310027 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浙江杭州310000 中国地调局南京地调中心,江苏南京210016 美国哈佛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剑桥02138
国内会议
温州
中文
5-9
2012-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