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因明概观
后弘期藏传因明的发展轨迹可以由三个中心人物来概括,藏人简称为“玛、俄、萨”。“玛”就是后弘期之初的玛·雷必喜饶,他是译传法称《释量论》及其后学释文派注疏的第一人,有开创之功。“俄”即是俄·罗丹喜饶,他在玛·雷必喜饶旧译(藏人称KI日量论”)的基础上倡成新译(藏人称“新量论”)的第一人,而且开创了桑朴寺的因明传承。他的三传弟子恰巴曲森又树立了摄类辩论的因明学风,对后世影响很大。所以“俄”不是一个人,实际上代表了桑朴寺的因明传统。最后,“萨”也不是仅指萨班·贡噶坚赞个人,是指以他为代表的萨迎派的因明传统。萨班虽然是恰巴曲森的三传弟子,亦沐恩于桑朴寺的传承,但他在萨迎寺的因明传授中打破桑朴寺以研习法称《定量论》为主的做法,改弘法称的《释量论》,开创了萨迎寺的因明学风,又著《正理藏论》,莫定了藏传因明的理论基础,所以他在藏传因明史上有承前启后之功。宗喀巴师徒三人都是萨班后学仁达瓦·熏奴罗卓的弟子,在量论上继承了萨迎派弘扬《释量论》的学风,又继承了桑朴寺摄类辩论的学风,使之成为制度。从因明发展的轨迹上来说,玛、俄、萨厥功乃伟;从藏传因明在嗣后数百年里能久传不衰而言,则应归功于宗喀巴师徒的倡导及其格鲁派的弘扬。但是宗喀巴师徒三人将因明视作内明,将法称《释量论》成立“量士夫”的思想推向极致,终于将因明演变成了解脱道,这就抹杀了因明作为思辨工具的性质,因明也就失去了活力,犹如欧洲中世纪的亚氏逻辑,在教会和经院哲学的膜拜下,止步不前了。
逻辑思维 藏传因明学 文献研究 历史演变
沈剑英
华东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暨虞愚先生贵州大学讲学七十周年纪念会
贵阳
中文
268-287
2012-07-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