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三过” 手法复位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常见,是小儿骨折中治疗效果极不理想的一种骨折.如何预防肘内翻畸形的发生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成功的关键,也是近年来大家一直探讨的热点.采用郑氏”三过”手法复位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治疗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67例,患儿坐位或仰卧位或由大人抱坐位。患肩外展450,一助手握其患肢上臂,另一助手握其患肢前臂下段及腕部,先顺势拔伸牵引1~2分钟后,逐渐旋转至解剖体位牵引1一2分钟,再在超过解剖体位5°~10°位牵引1~2分钟后返回至解剖体位牵引1~2分钟,彻底纠正重叠及旋转移位,特别是内旋移位,此即过旋位牵引,简称“过旋”;接着在维持解剖体位持续牵引下,术者用对向推挤手法矫正侧方移位,然后用提按手法矫正前后移位,侧方移位及前后移位矫正后,术者一手固定骨位,另一手握住前臂,伸直型骨折使肘关节稍微过屈,屈曲型骨折使肘关节稍微过伸,此即“过屈或过伸”;最后术者一手维持骨位稳定的前提下,握住前臂的手用力将骨折端向挠侧挤压,使挠侧远、近折端嵌人,完成复位,此即“过偏”。经C型臂X线机检查骨折复位满意后,助手维持牵引,术者在臂肘部包裹一层薄棉垫,在骨折远端的尺侧、后侧分别放置1个梯形垫,骨折近端的桡侧放1个塔形垫,前侧放1个平垫,各压垫均用胶布粘贴于肱骨裸上骨折小夹板相应的位置上,将夹板依次放妥后用束带捆扎,然后用钢丝托板固定于患肘屈曲60°~90°(伸直型骨折)或40°~60°(屈曲型骨折)前臂旋后位(托板上抵肩下,下达肢端,使上臂及下臂处于一整体状态,防止因肘关节活动及前臂旋转至骨折移位)。最终有效的降低了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获得满意疗效.
肱骨骨折 中医外治 手法复位 塑形托板固定 疗效评价 儿科疾病
黎万友 何本祥 檀亚军 张焰
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279-282
2010-1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