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钦州湾越冬鸻鹬类对不同生境利用分析

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及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先后两次对钦州湾的越冬鸻鹬类进行了调查,对越冬鸻鹬类退潮后在各类型生境的分布情况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制定有效保护越冬鸟类及其生境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退潮后各生境内记录到的鸻鹬类物种数和种群数量均不同,钦州湾不同生境鸻鹬类结构特征随天气变化改变.相似性比较显示,晴天各生境中鸻鹬类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盐田-养殖塘生境和农田生境,相似性指数为0.96;鸻鹬类相似性指数最低的是红树林滩涂生境和光滩生境,相似性指数为0.49.阴冷天气各生境中鸻鹬类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光滩生境和盐田-养殖塘生境,相似性指数为0.79;最低是红树林滩涂生境和光滩生境,相似性指数为0.52.分析表明人类活动的干扰对越冬鸻鹬类生境选择的影响较大.

鸻鹬类 生存环境 越冬习性 资源利用 数据分析

廖晓雯 陆舟 舒晓莲 李一琳 杨岗 周放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南宁530005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

杭州

中文

693-700

2013-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