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龙自然保护区人工辅助繁育丹顶鹤的保护实践
就地保护中实施迁地保护是濒危物种保护的较为有效的形式.扎龙保护区自1976年筹建以来,就计划并开展了以人工辅助繁育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种群为平台的孵化、训飞、放飞工作,本文通过常规的统计方法对扎龙保护区自建区以来的丹顶鹤孵化、训飞、放飞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建区全今,人工辅助繁育丹顶鹤种群的年均孵化成功率为77.41%(1981年最高,为100%);孵化成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约为27只(2003年最高,为52只),近10年来基本维持在30 ~50只之间;训飞规模在逐年提高,近年来基本维持在100~ 120只之间;放飞规模与训飞规模同步也在逐年提高,年均放飞8只,2009年以来维持在10只以上;放飞野化的丹顶鹤已记录于中国的江苏盐城保护区、山东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韩国铁原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扎龙保护区在丹顶鹤保护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丹顶鹤 人工孵化 成活率 迁地保护
吴庆明 王文峰 徐铁林 许宽 王学成 徐秀娟 邹红菲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哈尔滨150040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齐齐哈尔161003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712-716
2013-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