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保护区及周边居民对野猪容忍性的影响因素--以黑龙江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以黑龙江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于2010年9、10月份,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考察法相结合的形式,调查该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野猪危害农田的情况,以及居民对野猪的容忍性和认知度.结合Mann-Whit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方法比较各个因素对保护区及周边居民野猪容忍性的影响差异,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辨析.结果表明:农田收入比例、文化程度、人均农田面积以及野猪毁田面积是影响居民对野猪容忍性的主要因素.被访问的居民中,66.19%的居民希望野猪种群减少或消失;63.38%的居民赞同或者完全赞同保护措施;毁田事件发生后,46.48%的居民赞同或完全赞同捕杀野猪;在村外遇见野猪时,66.20%的居民不赞同或者完全不赞同捕杀野猪;在山野遇见野猪时,65.59%的居民不赞同或者完全不赞同捕杀野猪,说明遇到野猪的地点对居民所持捕杀态度基本没有影响.

自然保护区 野猪 生态环境 资源利用

徐飞 蔡体久 琚存勇 陈福元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哈尔滨150038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嫩江县白云岱林场,嫩江县161499

国内会议

中国生态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南昌

中文

5935-5942

2013-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