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聪明的钱,愚蠢的钱?--对中国投资者选基能力的研究

理解投资者的选基能力是加强投资者保护的关键所在,然而国内学界对该问题的考察却严重缺乏。以2005-2011年间的开放式股票基金为样本,本文的研究表明:无论是用Grinblatt和Titman(1993)业绩评价指标还是Zheng(1999)交易策略方法来度量,我国投资者都不具有选基能力。与美国共同基金市场上“聪明的钱”效应相反,中国基金投资者整体上表现为“愚蠢的钱”(DumbMoney):资金净流量为正的基金,其未来表现显著低于资金净流量为负的基金。无论是用Carhart(1997)、Fama和French(1993)还是Jensen(1968)方法来度量投组业绩,上述结论都保持不变。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选基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机构资金表现为“聪明的钱”,而散户资金却表现为“愚蠢的钱”。本文的结论对加强基金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保护至关重要。

基金投资者 选基能力 业绩评价指标 利益保护

冯旭南

上海大学

国内会议

第七届立信风险管理论坛

上海

中文

65-88

2013-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