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新教)的在华传播、城市“条约开埠”与儒家孝道--来自中国近代历史数据及当代入户调查的计量考察
本文首先根据中国历史的制度传承以及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事实,建构了基于制度层面的中国社会制度(正式及非正式)变迁与人们行为选择关系的概念模型和分析框架,进而利用清代以来中国不同地区考取进士的人数(以测度儒家教化的深刻程度)、近代以来基督教(新教)的在华传播状况(以测度外来宗教伦理的影响程度)、鸦片战争后中国城市的“条约开埠通商”(以测度市场制度的建构状况)的重大制度性历史数据,并匹配以2011年不同地区的入户调查数据,以考察在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制度体系环境中,外部引入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对人们行为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儒家教化及其行为规范显著、稳定且长远地影响着人们的“孝道”行为;基督教(新教)在中国各地的传播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对上述作用机制产生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仅对上述正向作用机制产生着显著的负向消解作用,而并未产生任何形式的直接作用;且并未观察到“条约开埠通商”对上述作用机制的任何显著影响(直接或交互作用)。这一结果,同时从一侧面验证了新教伦理对现代市场制度的道德支撑作用,并为新教传播与长期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更为微观、细致的机制性的经验支持。
经济制度 儒家教化 条约开埠 孝道行为
何杰 佘脊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都,610074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20
2013-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