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鄱阳湖湿地适宜生态需水位研究--以星子站水位为例

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工农业的开发、人口的剧增以及水库和涵闸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引发了鄱阳湖湿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恢复和保护已受影响的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并使其至少维持在最低生态水位上,并保持在一个适宜的水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生态需水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生态水文法对鄱阳湖湿地的适宜生态需水位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1953~1973年、1956~2000年、2006~2010年三个区段鄱阳湖水位和一些代表物种如:白鹤和芦苇的生长、分布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针对鄱阳湖湿地水位剧烈变化的特征,将适宜水位分为枯水期和丰水期两个时段进行研究更为合理;②在丰水期以12~15m作为适宜水位,枯水期以11~14m作为适宜水位,作为关键时段的4月和10月适宜水位一定要得到保证;③水位条件变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鄱阳湖湿地植物的带状分布,但水位变化直接决定各种物种的数量及生物量.

鄱阳湖湿地 生态需水位 环境因子 生态功能

刘惠英 王永文 关兴中

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学院;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学院 江西省水文局

国内会议

中国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广州

中文

562-567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