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染矽尘大鼠克拉拉细胞蛋白和表面活性蛋白D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染矽尘大鼠早期肺组织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克拉拉细胞蛋白(CC16)和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表达变化。方法:将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染矽尘组,每组42只。采用1次性气管内注入矽尘悬浮液法对大鼠进行染毒,染尘后于3、7、14、21、28和60天分别处死大鼠,取其肺组织并收集BALF.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肺组织中SP-D和CC16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中SP-D和CC16的浓度。结果: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Clara细胞胞浆内CCl6大量表达,肺泡Ⅱ型细胞内未见CCl6表达;SP-D主要表达于肺泡Ⅱ型细胞,Clara细胞胞浆内也有少量表达。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染矽尘组7天后大鼠肺组织中CCl6表达明显减少(P<0.05);随着染矽尘时间的不断延长,CCl6表达也随着减少,呈现时间依赖效应,呈负相关性(ra=-0.953,p<0.01).染矽尘后21、28、60天BALF中CCl6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染矽尘组7天后肺组织中SP-D表达明显升高(P<0.05),并于染矽尘14天时达到高峰;染矽尘组7天、14天、21天、28天、60天BALF中SP-D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矽尘能够导致大鼠肺组织和BALF中CCl6和SP-D蛋白表达发生改变,且与染矽尘时间有一定关系,随染尘时间的不断延长,CCl6的含量逐渐减少,SP-D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

矽肺 发病机制 克拉拉细胞蛋白 表面活性蛋白D 表达机理 变化规律

张海鹏 王瑞 王辉 张玮

250062 山东济南,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济南大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50062 山东济南,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国内会议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

福州

中文

702-711

2013-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