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氯乙烯作业工人队列中基于遗传损伤的基准剂量估算

目的:在氯乙烯作业工人队列中,分析DNA损伤可能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基准剂量方法以DNA 损伤这一早期效应标志物为终点计算接触限值.方法:在上海某氯碱公司的队列中,选择已接受2004 年和2007 年2 次横断面调查的91 名工人为接触组;该公司149 名行政和后勤管理人员为内对照;某高校教职工25 人为外对照.完成问卷调查.采用胞质阻滞微核实验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 损伤情况,用Poisson 回归的方法分析微核率的影响因素,卡方检验分析氯乙烯接触与微核率的剂量反应关系;用BMD 法计算BMDL10.在91 例重复测量样本中,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微核率增加的原因.结果:调整其他因素后,随年龄增加,微核率不显著升高,p>0.05;女性的微核率显著高于男性;吸烟、饮酒者中微核率的升高在2004 年显著,2007 年无统计学差异.累积接触剂量与微核率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Log-logistic 模型得出BMDL10 为4.55 mg/m3-year,按40 年工龄计算,得出接触限值为0.11 mg/m3;对同一个体,两年微核率的差异主要由年龄变化所引起,年龄与剂量间未表现出显著交互作用.结论:本次研究得出VCM 的接触限值为0.11mg/m3,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可为进一步修订职业接触限值提供参考.

氯乙烯 胞质阻滞微核实验 基准剂量 遗传损伤

张亚南 李勇 徐晓文 朱怡良 夏昭林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南佛罗里达大学公用卫生学院,美国

国内会议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

福州

中文

752-760

2013-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