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铅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
目的:探讨职业性铅接触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9月在我单位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工人60人,其中铅作业组(Lead group)38人,非铅作业组(Non-lead group)22人,均为男性。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铅含量,采用表面荧光法测定血液锌原卟啉(ZPP)含量,采用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铅作业组与非铅作业组工人之间的尿铅含量并无明显差异,但两者的ZPP含量和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铅作业工人的淋巴细胞微核率与ZPP含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r=0.778).结论:职业性铅接触使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加,导致染色体畸变。
职业性铅中毒 细胞微核率 锌原卟啉 遗传毒性
梁婧 罗环 陈斌 常晓燕 王萍 于贵新 罗虎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 职业卫生所,北京,100020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761-765
2013-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