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能见度仪观测站网优化方案
在目前的能见度条件下,跟踪能见度变化,并研究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与机制,建立区域能见度仪观测站网,进行连续长期监测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针对广东地区的能见度观测展开分析和研究,借鉴空气质量监测站网设定方法提出适用于能见度观测布局适应性分布研究的新方案,在8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人工观测资料基础上,对广东地区已有的能见度仪观测站网布局进行优化,旨在建立一个科学的、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的能见度仪观测站网,可替代人工的能见度观测站网.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广东地区86个地面气象观测台站的2009-2011年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日均值资料,计算得到了品质因数(Figure of Merit,FOM指数)和空间影响范围因数(Sphere of Influence,SOI指数)对现有的能见度站点进行排名和分类.再根据确定的标准遴选所需的站点,用于筛选的标准为:如果排名低的站点影响的范围内超过50%的区域被排名高的站点影响范围所覆盖,则剔除掉此排名低的站点.最后筛选得出广东地区能见度观测站网需要的最少的站点数为43个.考虑到本地的地形以及增加背景站等因素,最后综合考虑广东地区能见度仪观测站网所需要的站点数为51个.
能见度观测 网络优化 适应性分布 方案设计
张芷言 邓雪娇 王宝民 李菲 邓涛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510275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12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