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3年6月7日北京一次对流性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2013年6月6日20时至6月7日日20时,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中到大雨天气过程,局部地区降水量级达到暴雨标准.本文详细分析此次过程的大尺度天气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北京S波段雷达产品和海淀风廓线探测数据、VDRAS反演物理量等,得出如下结论:(1)本次过程是由于北京处于从河套以东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低槽槽前,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地面处于东高西低的形势场中.(3)北京处于850hPa seθ高能舌的前部,为对流性天气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能量积蓄触发条件.(4)强回波在单点稳定少动或多个降水云团先后经过同一地区,造成该地区降水偏大.(5)超低空急流加强,且风向由东南转为偏南,南风分量明显加大,有利于水汽的输送和辐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出现短时强降水.(6)据VDRAS反演物理量场的分析,可见某地区较长时间处于扰动温度相对大值区(0.9~1.2℃),与该区域降水较大相对应.强回波的合并与维持与其位于东南风和偏南风的辐合区中相关联.(7)通过对EC、T639数值模式降水预报的检验,说明对有明显大尺度系统影响的降水过程可以进行预报,随着预报时效的临近向实况调整,EC对本次过程的预报能力优于T639.

降水天气 过程分析 气象预报 数值模式

耿建军 杜佳 吴剑坤 刘璐

北京市气象台,北京,100089

国内会议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南京

中文

1-12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