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24”暴雨成因及对流触发机制的探讨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多种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12年6月24至25日北京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分为两个降水阶段,第一阶段从24日08 时持续到22时,以稳定性降水为主;第二阶段为24日23时-25日04时,属于对流性降水.高空西风槽和地面低压倒槽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第一阶段的降水由于水汽量有限,加之不稳定能量处于积累期,因此降水量不大;第二阶段的降水由于东部日本海高压的建立,使得低层高压外围的偏东气流加强,偏东暖湿气流与近地层切变线南侧偏南暖湿气流在北京南部汇合,为暴雨区低层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这一降水阶段高层有弱冷平流,增加了不稳定能量,近地面层的偏南、偏东气流与地形形成的中尺度辐合线触发了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了短时对流性降水.
暴雨成因 对流天气 水汽条件 触发机制
何娜 柳克 张明英
北京市气象台 100089 中国民航华北空管局气象中心 100621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9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