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闽中沿海一次连续性暴雨特征分析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资料和雷达资料,通过对地面风场、水汽通量、假相当位温、总温度、500hPa和850hPa的假相当位温差、涡度和散度场等的详细诊断,分析2013年5月19日20时~22日20时,闽中沿海连续性暴雨的形成机制.从环流形势入手和物理量诊断做进一步的分析,结合闽中的地形,为闽中的暴雨预报服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这次连续性暴雨发生在大尺度环流相对稳定的形势下,中、低层有切变线、西南急流、地面冷锋存在,同时南海季风暴发,暴雨的落区位于低层切变线和低层急流出口区附近;假相当位温、总温度梯度、500hPa和850hPa的假相当位温差对暴雨的落区也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暴雨天气 气象特征 形成机制 假相当位温差

陈艳真 张琳琳 刘锦绣 何金德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气象局,莆田,351100 莆田市仙游县气象局,莆田,351100 福建省气象台,福州,350001

国内会议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南京

中文

1-9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