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西部2013年两次区域性暴雨成因对比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对2013年5月24日~25日(简称“5.24”暴雨)和6月8~9日(简称“6.9”暴雨)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雨都是在高空槽东移引导冷空气南下、中低层低涡切变及低空急流的建立等有利的环境背景下产生的;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通量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及南海的西南暖湿气流.发生前期“5.24”暴雨西部湿度条件较好.“6.9”暴雨整个贵州水汽条件较好.从地面形势场分析两次暴雨过程地面均受热低压控制和冷锋影响,但“6.9”暴雨冷空气势力更强.两次暴雨过程贵州均处于高值区,我省西部随着高度的升高θse减少,表明大气处于不稳定层结;“6.9”暴雨θse高值中心比“5.24”暴雨大,比5.24 暴雨的梯度增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能量,使暴雨区对流活动旺盛.“5.24”暴雨水汽通量大值区、垂直速度上升区、比湿、大气稳定层结等分析表明“5.24”暴雨主要出现在省的中西部地区;“6.9”暴雨落区在我省西部偏北、及中东部南部出现暴雨;暴雨的落区及强度与各物理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天气预报 暴雨过程 触发机制 环流特征
张艳梅 刘书华 池再香
贵州省六盘水市气象局,贵州,六盘水 553001;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2 贵州省六盘水市气象局,贵州,六盘水 553001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7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