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强降雪的对比分析
利用MICAPS资料和地面实况观测资料,对2011年11月29日、2012年12月13~14日、2013年2月3~4日3次过程从500hPa环流形势、低层影响系统、地面气压场、相态演变、物理量场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3次过程500hPa都为西风槽,但低层影响系统不同,其中前2次过程700hPa都有自河套伸到河北中部的横切变,最后一次只有竖槽;前2次过程850hPa和925hPa都有明显的切变线或低压倒槽在河北南部或东南部维持,后一次850hPa为低槽过境,925hPa为风速辐合.(2)这3次过程地面形势及影响系统各不相同.11.29过程影响系统为东北高压和河套倒槽,形成了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12.13过程影响系统为江淮气旋;2.03过程影响系统为东部入海高压和河套倒槽.暴雪区域主要落在地面辐合线附近.(3)比较3次过程的水汽条件、上升运动条件、冷空气活动等,11.29过程水汽输送及辐合最强、冷空气势力最强、冷暖气团对比最明显、上升运动最强、700hPa比湿最大,其降雪量级及暴雪范围最大,后2次过程各方面都较弱一些,降雪量级及暴雪范围也较小.最后给出了强降雪的预报着眼点.
降雪过程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天气预报
陈瑞敏 王荣英 马小山
衡水市气象局 河北衡水 053000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7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