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2年7月21日~22日唐山地区降水特征与成因分析

综合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加密资料、雷达资料、卫星TBB等探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1~22日唐山地区对流性大暴雨天气进行了初步分析,为预报此类暴雨天气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大暴雨发生在贝加尔湖低涡低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偏强北跳后转而东退的背景下,降水发生前唐山地区有较高的对流不稳定潜势,高低空急流动力耦合、水汽通量辐合为深对流提供了背景条件.(2)地面辐合线与强降水位置一致,是此次大暴雨的触发机制.(3)持久深厚的西南低空急流不仅提供了水汽、热力条件,加大了0~6Km风切变,维持了较强的上升运动.MCC云团内TBB≤-72℃冷云区与大雨强降水对应,MCC具有后向传播特点,云团内对流单体沿着平均承载气流移动,“列车效应”是产生累积雨量偏大的原因.(4)对流层中部直立的纬向锋区靠近低空急流带时诱发了低空急流的加强,多个中气旋在高空锋区附近生成,有利于中层冷空气卷入,增大暴雨区上空热力不稳定性,是本次过程雨强偏大的直接原因.

暴雨天气 降水特征 触发机制 预测预报

张晓东 陈磊 于志明

河北省唐山市气象局 063000

国内会议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南京

中文

1-11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