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1年盛夏鄂西北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武汉区域雷达拼图和NCEP分析资料,结合前期天气系统演变和物理量场特征,对出现的强对流天气个例进行分析总结,加深对本地灾害性天气出现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为今后提高此类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测预警能力是有益的。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有利天气背景条件下发生的;500hpa冷槽东移时使高空冷平流加强,加之处于副高边缘,中低层暖湿气流活跃和近地面晴空辐射增温,形成了上部干冷、中低层暖湿的层结结构,积累的大量对流不稳定能量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足够的能量条件.水汽螺旋度分析表明,水汽螺旋度随时间的变化与强对流天气的强度和位置存在相关关系,在850hpa水汽螺旋度的正值中心北侧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较大.过程发生前涡度空间分布为:400hpa以上负涡度,以下为正涡度,说明已具备较为有利的动力条件.雷达回波演变特征显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多个强回波单体生成后随高空冷槽东移而缓慢东移南压,其间由单体合并形成更大的、具有多个中心的超级单体,最强中心直接导致这次罕见的强风、冰雹和局地暴雨.

气象预报 强对流天气 触发过程 水汽螺旋度 雷达回波

程新田 苏彦入

湖北省襄阳市气象台,襄阳 441021

国内会议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南京

中文

1-5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