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资料可降水量误差特征及原因分析
利用常规探空、秒级原始探空、GPS/MET、微波辐射计、GFS再分析资料,以及区域中尺度WRFvar模式的预报场资料计算可降水量,对多种资料计算的可降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误差原因分析,从中得出:GPS可降水量综合资料及时性和准确性在应用中更有优势.Wrf模式12小时预报场中粗网格的结果要优于细网格,而24小时预报场中细网格的结果要优于粗网格;细网格预报场在山区的预报能力较强,而平原地区则粗网格更准确.有降水时GPS可降水量与实况相关性较低,但误差较小;微波辐射计计算的可降水量在有降水时存在较大的误差,但其误差主要为温度廓线的误差造成,其湿度廓线相对准确.而GFS资料和wrf预报场的误差均由露点廓线的误差造成.因此,将微波辐射计的湿度廓线引入wrf预报场有利于提高模式对可降水量的预报准确率.
暴雨预报 可降水量 误差特征 相关性分析
郭英莲 王继竹
武汉中心气象台,武汉,430074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6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