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梅汛期一场区域性暴雨的多尺度分析及临近预警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NECP1°*1°逐6h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黑体亮度温度TBB资料以及南京、常州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2年江苏出梅之前的最后一场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多尺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该类暴雨的临近预警线索,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的雨带呈准纬向分布,属于典型的梅汛期静止锋降水,过程中主要有两次降水集中时段,两个阶段的降水性质存在差异,但都具备较高的降水效率.(2)中高纬大范围稳定的阻塞形势,为此次过程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受东北横槽后部冷空气和青藏高原东部槽槽前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在低空切变线、西南涡、地面江淮气旋和高、低空急流的配合之下,在我省沿江和江淮之间建立了新的梅雨锋雨带,产生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中此次过程两段降水集中期的出现与地面触发系统的出现和维持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3)此次过程中两段降水集中期内的物理量特征以及TBB的演变情况和其对应的降水特征存在异同.(4)雷达特征分析表明,此次过程具有较高的降水效率和较长的持续时间.实际业务工作中可以通过判断回波的质心高度和边界层风速有无跃增来估计降水效率的潜势.当推断较高的降水效率潜势将持续较长时间时,应及时发布暴雨警报.
暴雨过程 触发机制 多尺度分析 临近预警机制
孔启亮 郭煜 陈聪 章磊 尹媛媛
镇江市气象局,镇江,212003 南通市气象局,南通,226026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10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