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模式层对热带气旋强度和结构的影响研究
数值模式的最低模式层通常用来计算表面诊断量,如表面热通量,地表交换系数等.本文采用WRF模式建立了理想的热带气旋模型,研究了最低模式层的高度对热带气旋的强度和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最低模式层处于12米以下时对热带气旋强度对其有显著敏感性.随着最低模式层降低,热带气旋的增强率受到抑制,然而不同高度的最低模式层模拟得到的热带气旋的最终强度差异不大.10米风速与最低中心气压所体现的热带气旋强度有所差异.因此改变最低模式层使得风压关系也相应改变.较高的最低模式层模拟得到的热带气旋尺度更小.提高最低模式层的高度可以使得表面热通量显著提升.这主要是由于最低模式层处的风速决定的,而风速的改变不仅取决于低层风廓线的改变,还取决于风速的取值高度.由于提升的表面热通量,眼墙处的非绝热加热增加,从而利用热带气旋的增强.提高最低模式层后,地表摩擦效应也相应加强.因此,最低模式层的高度提升后,在增强的摩擦和凝结潜热释放共同作用下,热带气旋的径向入流显著增强.根据本文结论,最低模式层的高度应低于12米.然而,这一结论尚需要更多的实际个例模拟来验证.
热带气旋 强度计算 内部结构 最低模式层
马占宏 费建芳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南京 211101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16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