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淮地区一次冬末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本文选取2013年2月3日15时16分至17时12分,在江苏沿淮地区出现雷暴天气过程,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加密自动站、雷达等资料,通过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冬季雷暴天气成因,探讨冬季雷暴天气的预报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对流发生在深厚的天气尺度上升区中(上升运动伸展到300hPa附近),而且对流层低层环境大气的绝对湿度较大.对流层上部的强辐散叠置在低层辐合区上空,有利于上升运动加强并向高层发展.500和850hpa温差以及低层有明显逆温层存在,大气具有上干冷下暖湿结构特征,表明大气层结不稳定.同时雷达图带状回波形成并始终维持较大的强度和气旋式切变存在,对雷雨大风有一定指示意义.
雷暴预报 天气形势 物理量诊断 雷达回波
汤洁 谢真珍 夏网萍
江苏省淮安市气象局 223001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5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