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京地区一次特大暴雨的数值模拟与机理分析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暴雨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和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成功模拟出本次暴雨过程,特别是对100mm以上的大暴雨也有一定的模拟能力.降水过程可分为稳定发展、强降水和急剧减弱三个阶段,水汽条件和上升运动条件同降水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降水的急剧增强对应水汽增加,垂直运动增强;大气中层的动能梯度变化可以很好的反映降水的演变,随降水的增大,动能梯度增大,动能梯度可以作为降水分析的诊断量;低层低涡及其东侧的偏南风急流是影响降水的主要系统,急流切变引起的辐合是降水的触发机制之一;北京西南侧的局部地形对于本次暴雨过程中降水中心的落区具有很大影响,而北侧和东北侧的局部地形则作用不明显.

暴雨过程 数值模拟 机理分析 地形敏感性

王宁 张立凤 彭军 关吉平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南京 211101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南京 211101;全军危险性天气监测预警研究中心,南京 211101

国内会议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南京

中文

1-14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