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一次典型飑线过程的综合分析和临近预报
本文根据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江苏省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以及WRF模式模拟的对流性天气指数预报产品等资料,对2012年5月16日发生在苏北沿海地区的一次典型强飑线过程(简称“5.16”飑线)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论如下:1.“5.16”飑线过程是发生在高空东北冷涡后部、地面锋前暖区形势下产生的.2.高层较强冷平流叠加在低层暖空气之上,构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低空槽前辐合区,有利于产生较强烈的上升运动;高空急流的高空辐散和抽吸作用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发展,是飑线的动力机制.3.高层干冷,中层湿冷、低层干暖配置是飑线的热力机制.弱水汽输送和能量积聚是飑线的能量来源.4.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为“5.16”飑线过程提供了触发机制,飑线沿辐合线发展加强.5.WRF3.1模式数值模拟的对流性指数均能较好的模拟此次飑线的位置、强弱、移向移速.其中对流有效位能CAPE对飑线位置模拟的最好,A指数对飑线结构模拟的较好,K指数模拟的范围偏大且位置明显偏南.6.给出了飑线临近预报的预报思路,为飑线的临近预报及预警提供线索及重要参考依据.
飑线过程 触发机制 对流指数 诊断分析 数值模拟
张晓强 朱敏 唐林军 曾好德
南京军区空军气象中心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7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