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内蒙古东部初冬致灾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对2012年11月10-12日影响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旨在提高暴雪的短期预报预测能力、短时强降水的临近预警能力以及雨雪转换时期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1)500hPa南北支合并带来的较强冷暖空气交汇和后期发展成低涡以及地面气旋北上带来的南来倒槽共同造成了这次暴雪.高低空急流的叠置加速了暴雪区低层的辐合运动,低空急流对水汽的不断输送与低层较强的辐合运动为强降雪的出现提供有力机制.2)0℃层高度配合0℃相对湿度可以有效的指示降雨向降雪的转变;在此次过程中0℃层高度低于600gpm且相对湿度高于80%的区域都出现了降雪天气,表明0℃层有充足的水汽和凝结降水条件.3)此次暴雪过程为稳定性降雪过程.该过程中暴雪出现的区域为ζMPV1>0,同时ζMPV2<0的区域,并有暴雪区域伴随着ζMPV1>0,同时ζMPV2<0区域向东移动而东移的特征;在此次暴雪过程中显现出ζMPV1的值大于ζMPV2的特征.4)云系的发展和移动与降雪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降雪过程中的雷达回波特征也表现出此次降雪过程为稳定性降雪过程.

暴雪天气 过程诊断 触发机制 预测预报

德勒格日玛 李一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呼和浩特市 010051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呼和浩特市 010051

国内会议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南京

中文

1-14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