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西北部与山东半岛北部强海效应降雪的对比分析
利用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12月8日莱州湾西岸一次强海效应降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试图为当地预报此类天气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此地的海效应降雪与山东半岛北部的海效应降雪都是在适宜的背景场、有利的海气温差及较强的低空冷平流等基本条件下发生的.但是具体到风场配置、海气温差强度、水汽分布及动力、热力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这次过程中,900hPa以上为西北风,以下维持持续的东北风,是造成此次强海效应降雪的主要原因,这种风场结构与半岛北部的高、低空均要求西北风不同.结合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认为,莱州湾西岸的海效应降雪与山东半岛北部的同属于浅对流降雪.本次过程中900hPa以下存在上升运动、水汽辐合中心、不稳定层结和大的海气温差,近地层的切变线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强降雪区出现在1000hPa相当位温暖舌的区域,暖舌的位置与山东半岛北部发生强海效应降雪时的不同,前者在莱州湾,后者在半岛北部沿海.从云图上看,冷流低云在海面上表现为一条条顺气流方向的云线,云的个体呈细胞状,接近陆地时,由于海陆下垫面的差异使得云层加厚,云的走向发生偏转,降雪加大.
天气预报 海效应降雪 过程诊断 触发机制
郑丽娜 杨成芳 吴珂
山东省东营市气象局,东营,257091 山东省气象局,济南,250031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11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