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山西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分析
利用1°×1°的NCEP再分析资料、红外辐射亮温(TBB)、多普勒雷达和气柱水汽总量等资料,对2011年7月28-29日发生在山西境内的区域性暴雨进行多尺度特征分析,从而提高对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发现:乌拉尔山阻高崩溃,西风槽东移、副高进退是此次暴雨发生的环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850hPa低涡切变和700hPa暖式切变线及地面冷锋是暴雨发生的α中尺度触发系统;(2)大于30dBZ的雷达回波呈南北向位于地面冷锋与700hPa切变线之间,雷达回波随地面冷锋和700hPa切变线的东移而东移;(3)低空低涡切变受500hPa强盛西南气流的引导东北行,暴雨落区始终与低涡切变相伴随;(4)暴雨过程山西境内共有9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山西西南部的暴雨主要由5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的相继移入并在自动站极大风速风场切变线附近触发对流发展所致;山西东南部的大暴雨则是3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发展的结果,γ中尺度气旋是导致局地大暴雨发生的直接影响系统.(5)暴雨发生在气柱水汽总量空间分布图中水汽锋的南部和东部及靠近气柱水汽总量的大值区一侧,水汽锋的形成较降水开始有17 个小时的提前量,对暴雨的发生有24小时以上的提前量,对暴雨的短期、短时预报很有意义.
天气预报 暴雨过程 触发机制 多尺度特征
苗爱梅 王洪霞 李苗
山西省气象台 太原 030006 山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太原 030002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14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