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北部一次飑线大风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利用山西省北部大同地区多普勒雷达产品,结合环流形势和自动站分钟数据资料,对2010年6月16日发生在大同地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飑线过程发生在高中低三层的冷涡环流形势和地面冷锋前的暖区;飑线过境时压、风、温三要素出现剧烈变化;研究极大风速≥16.8m.s-1的台站时发现:飑线过境时两个站出现的速度极大值与外流边界的影响时间相吻合,四个站出现的速度极大值与强回波下沉气流影响时间相对应;冷涡携带的冷空气使飑线后部入流不断得到补充,而前侧暖湿气流沿着后部入流爬升,不断产生新的单体,是飑线能够维持、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垂直流场结构上,飑线前侧暖湿气流倾斜上升,主体部分向入流倾斜,与冷空气汇合形成下沉气流并向外扩散,与前侧入流形成弧状的阵风锋,阵风锋上有风向和风速的辐合,能产生灾害性大风是地面大风的主要原因,与弓形回波对应的径向速度剖面图上有明显的中层径向辐合(MRAC),可以作为未来目标区域大风预警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水平流场结构上表现为低层存在气流辐合上升运动,中层有辐合特征,高层为辐散气流,这表明飑线内上升气流强,具有产生强降水的潜势,中层的辐合特征表明下沉气流强,具有产生地面大风的潜势.
飑线过程 回波特征 流场结构 大风预警 多普勒雷达
杨淑华 王丽莉 梁进秋 贾利芳 李腊平 李效珍
山西省大同市气象局,山西大同 037004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10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