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7日一次雷暴大风、短时暴雨过程
利用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针对2011年7月17日发生在陕西省内多地区的一次雷暴大风、短时暴雨进行了综合分析,为以后此天气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主要受500hpa蒙古冷涡和低空暖平流共同作用,700hpa与850hpa都存在明显的切变线.中尺度分析显示地面自动站上显示有强的辐合线存在,T850–T500为25℃,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能量场分析得到对流层低层 850hPa的θse明显的高于近地面层,即(e)θse/(e)z>0℃,说明在对流层低层出现一个明显的逆温层.为产生强对流天气所需的不稳定能量积蓄及释放提供重要作用.k指数>24,Si<-2指数,从垂直风场分析,500hpa以下风随高度顺转,有暖平流,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和发展.陕北南部、关中西部、陕南东部普遍出现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天气.卫星云图上也显示出了强盛的对流云团,雷达回波可以看到对流发展高度较高,达到了9km,强中心位于6km左右,强度在65dbz以上,如此强的对流云回波给宝鸡地区带来了强烈的短时暴雨和雷暴天气.
天气预报 雷暴大风 暴雨过程 中尺度分析 垂直风场
姚静
陕西省气象台 710015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8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