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金分割法的人体舒适度计算及应用
利用中国大陆(除港澳台)547个地面观测台站1961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的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主要包括日平均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采用“黄金分割法”计算体感温度,建立动态的舒适度等级划分标准,分析中国大陆各舒适度等级年均日数分布特征和四季体感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Mann-Kendall法检验中国五个典型气候区的体感温度突变状况,可用于城市健康气候舒适度的评估.结果表明:1)偏热(炎热、热)日数集中在北回归线(23.5°N)以南的地区,但是舒适度等级-酷热日数出现最多的站点为新疆吐鲁番盆地,年平均酷热日数出现最多区域为华中地区(25°-32°N,110°-132°E);2)舒适日数集中在中国地区西南部,可认为此地区为气候较适宜地区;3)平均体感温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体感温度上升了0.5-1℃,这种现象在冬季表现得更加明显.4)青藏高原地区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平均气温较低,舒适度较差,此地区全年寒冷日数远大于温热日数,从体感温度季节分布来看,由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地形特征,体感温度变化特征与东北地区在春、秋两季表现出一致的趋势,而在夏、冬两季有明显的区别.5)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冬季的增暖趋势始于1970年,尤其在1985年之后增暖趋势表现的更明显.西南地区增暖时间在各个季节均晚于其余地区,华南地区的增暖时间均早于其余地区,尤其在夏季.
气象服务 人体舒适度 计算分析 黄金分割法
张志薇 王式功 尚可政 马玉霞 王宏斌 马盼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气象环境与人体健康研究中心,兰州,730000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23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